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

雲端運算-- Seti@home

當一部電腦處理龐大資料時,它會需要多少時間?
以目前由IBM開發的最快超級電腦--藍色基因來說
它每秒能處理 280.6 T 的浮點運算(1T=2^40=1,024*1,024*1,024*1,024=1,099,511,627,776)
它得開發成本為 2百萬美元
比起以前大型超級電腦成本算是少很多
為什麼?
因為它使用了分散式運算
就由很多台機器串連
以降低成本

但是

成本仍嫌貴
自1999年五月有項計畫開始運作
計畫原名為
SETI (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)
中譯:搜尋地外文明計劃
Seti@home
有人會說這是幹嘛的?
顧名思義它就是透過雷達搜尋外星人
24小時接收並記錄由太空所發設的信號
那有什麼特別?
這項計畫特別之處是在於
它將所觀測的電波資料拆解成許多部分
並將資料發送出去給有興趣的人下載並且分析
因為資料太過龐大
透過單一的超級電腦不知道要運算到何時?
所以計畫的負責人將資料拆解
發送至全球各地的電腦分析
分析完成的結果上傳至集中伺服器以便專業人士解讀
目前Seti@home的運算能力為每秒鐘72.53T的浮點運算能力
這項計畫成本多少?
目前不曉得
但是能確定的是
成本會比單一的超級電腦小很多
因為它只是透過一般電腦使用者分享一點點的效能
當許多部電腦累積時
自然運算能力大幅提升
除了這個以外
還有另一項很有名的計畫

Folding@home
Folding@home
這個計畫為計算蛋白質的摺疊、誤折、聚合所引發的相關疾病
目的在於了解一些特殊疾病(像是阿茲海默症、癌症等等)的起因
並找出解決之道
在2007之前這項計畫的處理速度只有每秒處理195T浮點數
在開發出給PS3的程式後
PS3也加入計畫行列
拜PS3強大CPU之賜
目前計畫的速度來到了每秒處理0.7P浮點數(1P=2^50=1,024*1,024*1,024*1,024*1,024=1,125,899,906,842,624)
比T在大一個單位

以上這些計畫只是一小部分而已
事實上仍然還有許多種計畫
我目前還有加入Einstein@home
Einstein@home
於2005年(世界物理年)的這一年開始的計畫
目的是要找出脈衝星的重力波以驗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預測

LHC@home
因為對撞機還沒對撞
所以目前沒有任何資料可分析

當我們使用電腦時
不一定只是拿來打GAME
或是上網
電腦仍然可以做很多事情
當我們電腦閒置時
CPU的處理能力可以拿去做其它事
如果只是掛在那邊
哪豈不就是在浪費電力了嗎?

補充資料:
wiki上的訊息(點擊瀏覽)
Seti@home
Folding@home
Einstein@home
LHC@home
雲端運算
超級電腦
分散式計算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