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要謝謝姊姊幫我借到這本書,當我拿到這本書,感覺是本搶手的書,因為封面經過了許多借閱過的痕跡,難怪在學校的圖書館一直是外借的狀態。
那時聽到「IDEA物語」就在想它的內容在說些什麼?IDEA不是小時候就知道的單字嗎?意思不就是點子、想法之類的。還是它想延伸點子和想法的來源嗎?讓我開始對這本書感到好奇,於是就決定看這一本書啦!再加上老師有一次上課時說到「原型的重要性」,在IDEA物語中有提到,讓我更想看看這本書。
看了前序,說明書中的內容與動機。這是一本在述說"IDEO"這個頂尖的設計公司的創意發展以及成功的過程。
前面它說到為了改善「購物手推車」,他們觀察了人們使用上有沒有不方便處,其實翻新並不難,只要在實際生活中好好觀察,就可以發現有許多不便之處,改善不便。而且他們不會太講究第一次製作的原型,因為再好的點子勢必都要修改,但還是要收集實際使用上的狀況和消費者的需求,再經過修改。
後來又說了一些翻新的例子,像是笨重雪靴,要如何將它改變為輕巧的雪靴,經過10幾年都沒有經過改變的不便,IDEO想到了,還有騎單車的人喝水的不變,IDEO也為他們改善了,將瓶口設計成一個簡單的開關閥,不擠壓時,隔片會自動密合,擠壓時,水又會自動流出,擺脫了瓶蓋的困擾。
這些都是在生活中發現的創新,我自己也思考了一番。想到國中時,老師有叫我們創作,當時大家的想法五花八門,當作者在形容他們在腦力激盪時的情形,會將一張大紙鋪在桌上,大家開始天馬行空,在紙上寫下任何「可能」或「不可能」的想法。讓我聯想到了那一堂課。
那時候的我,每天回家都要倒垃圾,可是每次倒完我都不會把垃圾袋鋪好,這個壞習慣一直沒改,我就在想,為什麼垃圾袋只放在一個地方,而垃圾桶卻可以分布在多處?於是我就想如果我可以在垃圾桶底開一個洞,然後在底部裝一個類似抽取式衛生紙的裝置,我就可以直接把垃圾拿走後,再把垃圾袋從底部拉起來,直接套在垃圾桶上,這樣不是很方便嗎?這個想法,後來真的有實行,老師將可能做出實體的作品挑出,鼓勵我們去參加科展,那時的我只是為了方便自己,沒想到還被派去參加比賽。當時我記得有3個人,其他2樣作品是,在洗衣服的刷子上方,加裝一個蓋子,在裡頭裝洗衣粉,讓洗衣服時可以不用一件件掉洗衣服(衣服少量時)。最後一件現在在市面上應該看得到,不過幾乎沒什麼人在用,就是切水果機。其實生活中,需要被翻新的事太多,只是因為我們用習慣了,不自覺的接受了這些不便。
前陣子颱風,外面風雨很大,我騎車出去載姊姊下班,回程時,換姊姊載我,當時我穿著輕便雨衣,要跨坐時,覺得腳卡卡的,因為雨衣連著身,所以腳會露出來,第一次讓我感受到穿雨衣的不便,為什麼都沒有人發現呢?我真想改變雨衣的樣式,讓後座的人也可以不要淋到雨。再來,有次因為猜拳輸了,所以被罰要請大家喝飲料,而且要買自動販賣機的。因為一次只能買一罐,所以我才發現原來自動販賣機這麼不方便,為什麼沒有人改善呢?一定有人要買兩罐的時候吧,為什麼還要再重複一次相同的動作?這樣的技術應該不難做到吧?
我承認有些東西做不出來是因為技術上的問題,或是時間上的問題,像是大家都看過小叮噹吧,「任意門」、「時光機」、「竹蜻蜓」等,看起來都相當方便,但現在的技術和開發還不行。不過像是「記憶吐司」,在10月的數位雜誌有出現,將手機變成人類的「記憶吐司」。
那時聽到「IDEA物語」就在想它的內容在說些什麼?IDEA不是小時候就知道的單字嗎?意思不就是點子、想法之類的。還是它想延伸點子和想法的來源嗎?讓我開始對這本書感到好奇,於是就決定看這一本書啦!再加上老師有一次上課時說到「原型的重要性」,在IDEA物語中有提到,讓我更想看看這本書。
看了前序,說明書中的內容與動機。這是一本在述說"IDEO"這個頂尖的設計公司的創意發展以及成功的過程。
前面它說到為了改善「購物手推車」,他們觀察了人們使用上有沒有不方便處,其實翻新並不難,只要在實際生活中好好觀察,就可以發現有許多不便之處,改善不便。而且他們不會太講究第一次製作的原型,因為再好的點子勢必都要修改,但還是要收集實際使用上的狀況和消費者的需求,再經過修改。
後來又說了一些翻新的例子,像是笨重雪靴,要如何將它改變為輕巧的雪靴,經過10幾年都沒有經過改變的不便,IDEO想到了,還有騎單車的人喝水的不變,IDEO也為他們改善了,將瓶口設計成一個簡單的開關閥,不擠壓時,隔片會自動密合,擠壓時,水又會自動流出,擺脫了瓶蓋的困擾。
這些都是在生活中發現的創新,我自己也思考了一番。想到國中時,老師有叫我們創作,當時大家的想法五花八門,當作者在形容他們在腦力激盪時的情形,會將一張大紙鋪在桌上,大家開始天馬行空,在紙上寫下任何「可能」或「不可能」的想法。讓我聯想到了那一堂課。
那時候的我,每天回家都要倒垃圾,可是每次倒完我都不會把垃圾袋鋪好,這個壞習慣一直沒改,我就在想,為什麼垃圾袋只放在一個地方,而垃圾桶卻可以分布在多處?於是我就想如果我可以在垃圾桶底開一個洞,然後在底部裝一個類似抽取式衛生紙的裝置,我就可以直接把垃圾拿走後,再把垃圾袋從底部拉起來,直接套在垃圾桶上,這樣不是很方便嗎?這個想法,後來真的有實行,老師將可能做出實體的作品挑出,鼓勵我們去參加科展,那時的我只是為了方便自己,沒想到還被派去參加比賽。當時我記得有3個人,其他2樣作品是,在洗衣服的刷子上方,加裝一個蓋子,在裡頭裝洗衣粉,讓洗衣服時可以不用一件件掉洗衣服(衣服少量時)。最後一件現在在市面上應該看得到,不過幾乎沒什麼人在用,就是切水果機。其實生活中,需要被翻新的事太多,只是因為我們用習慣了,不自覺的接受了這些不便。
前陣子颱風,外面風雨很大,我騎車出去載姊姊下班,回程時,換姊姊載我,當時我穿著輕便雨衣,要跨坐時,覺得腳卡卡的,因為雨衣連著身,所以腳會露出來,第一次讓我感受到穿雨衣的不便,為什麼都沒有人發現呢?我真想改變雨衣的樣式,讓後座的人也可以不要淋到雨。再來,有次因為猜拳輸了,所以被罰要請大家喝飲料,而且要買自動販賣機的。因為一次只能買一罐,所以我才發現原來自動販賣機這麼不方便,為什麼沒有人改善呢?一定有人要買兩罐的時候吧,為什麼還要再重複一次相同的動作?這樣的技術應該不難做到吧?
我承認有些東西做不出來是因為技術上的問題,或是時間上的問題,像是大家都看過小叮噹吧,「任意門」、「時光機」、「竹蜻蜓」等,看起來都相當方便,但現在的技術和開發還不行。不過像是「記憶吐司」,在10月的數位雜誌有出現,將手機變成人類的「記憶吐司」。
「翻譯蒟蒻」這個大家都想擁有的工具,成功大學王駿發教授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同步的口譯系統,讓改善生活更上一層樓。
參考文獻: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61028/11/5syf.html
科學人雜誌:http://sa.ylib.com/news/newsshow.asp?FDocNo=299&CL=30
創新來自生活,IDEO的員工,總是想到的比別人多,他們不會特別拘謹,做事也盡量沒有限制,才能夠好好的發揮,創造出更多好點子。
科學人雜誌:http://sa.ylib.com/news/newsshow.asp?FDocNo=299&CL=30
創新來自生活,IDEO的員工,總是想到的比別人多,他們不會特別拘謹,做事也盡量沒有限制,才能夠好好的發揮,創造出更多好點子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