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|
skip to sidebar
97360446鄭欣宜,week 13
十一月份學習筆記
芬蘭驚豔
之前在逛網路書店的時候,都看到這本書為暢銷書,芬蘭連續三年被評比為全球「成長競爭力」第一名,基於此原因,讓我帶著好奇心去翻閱這本書,究竟芬蘭好在哪?成功的地方在哪? 芬蘭是如何擠下美國,讓這世界大老還退居第二? (另一個原因,『吳祥輝』,這個在聯考前夕,向家人宣告拒絕聯考的決心,跑去當兵,退伍後,把心路歷程寫成「拒絕聯考的小子」,轟動一時,種種都讓我對這本書好奇不已,想知道這個拒絕聯考的小子,到底腦子裡裝的是什麼) 芬蘭有句名言,「教育是芬蘭的國際競爭力」,實行9年制義務基礎教育,並實行免費高中和高等教育,更積極培養國民的基本「國際觀」,例如: 在數學課本中,放進世界地理,包括台灣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,都成為數學題目的一部分,老師挑出四個國家的國旗,讓學生計算當中紅色所佔的比例,讓學生邊算數學邊認識台灣。吳祥輝敘述:「他透過一個數學題目,就已經讓國小三年級的小孩子接觸到世界。」另一個讓芬蘭成功的原因,就是「最高閱讀率」。像巴士一樣的流動圖書館,在社區開來開去,小朋友隨時可以借到書。還有小班制的教學,容易個別教導學生,照顧到每一位學生,學童也接受多種語言的學習,在師生比高、師資優良下的環境,良性循環造就今天芬蘭的教育水準,讓世看見芬蘭的競爭力!反觀台灣,這個環海的小島國家,每打開電視,新聞充斥著政治,媒體第一優先是台灣政治,極少播放國際新聞,國際事件沒有深刻衝擊台灣政治或經濟,台灣媒體重視演藝新聞和社會新聞,整體被「娛樂化」,在加上未養成「閱讀力」,光是這些,就讓台灣無法登上國際排名。時代在改變,教育若不改變,就只能沉淪了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